腦卒中的預防與緊急處理
來源:鄭州陽城醫(yī)院 上傳時間:2022-06-02 瀏覽次數(shù):1015次
什么是腦中風?
腦中風,學名稱作腦卒中,是一種高致殘率、高致死率且進展迅速的嚴重疾病,主要分為兩種:
1.出血性腦卒中(腦出血):腦部血管破裂出血,擠壓其他血管和腦細胞從而造成損傷。約占所有卒中的10-25%。
2.缺血性腦卒中(腦血栓、腦梗塞):大腦供血的血管被堵塞,導致腦組織供血不足壞死。約占所有卒中的75-90%。
卒中,就在我們身邊,需早識別、早送醫(yī)、早診斷、早治療。
對于卒中的救治需要醫(yī)患共同攜手做到。
全世界每4人中,就有1人會發(fā)生卒中,每6秒鐘,就有1個人死于卒中,每6秒鐘,就有1人因卒中而致殘。
腦卒中的特點
發(fā)病率高,目前我國位居全球最高,占比39.9%、復發(fā)率高,占比20%-47%、致殘率高,占比75%、死亡率高,占比超過20%、經濟負擔高。
腦卒中的危害
腦卒中發(fā)病急、病情進展迅速、后果嚴重,可導致肢體癱瘓、語言障礙、吞咽困難、認知障礙、精神抑郁等危害。
根據(jù)權威數(shù)據(jù),我國 40~74 歲人群首次腦中風發(fā)病率由 2002 年的189/10萬上升到 2013年的379/10萬,平均每年增長 8.3%,每年196萬人因中風死亡。
與此同時,近些年來中風有明顯年輕化的趨勢。很多人認為中風是“老年病”。事實上,四五十歲甚至二三十歲就突發(fā)腦中風的人并不少見。
那么,如果身邊真的有人中風了,該怎么辦呢?
中風發(fā)生后如何急救?
第一步:癥狀辨別
中風發(fā)病時,通常會有雙側或單側肢體麻木、說話困難、理解能力下降、視力模糊和惡心嘔吐等癥狀。我們要判斷一個人是否中風,需要掌握3個基本特征,即“中風120”三步識別法:
1看:一張臉不對稱,口角歪;2查:兩只手臂,單側無力,不能抬;0(聆)聽:說話口齒不清,不明白。
第二步:撥打120
如果有以上現(xiàn)象突然出現(xiàn),立刻打120,以最快速度將病人送到醫(yī)院搶救。在和急救中心的醫(yī)護人員溝通時,不要慌亂,要注意以下幾點:
要點①: 說清聯(lián)系人(打電話者)姓名+電話號碼;
要點②: 說清患者信息:姓名、性別、年齡、發(fā)病原因、目前癥狀;
要點③: 說清急救車達到的具體地點,及附近明顯標志(建筑物、公交站等);
要點④: 120接線員要求您掛斷電話時再掛斷;并派其他人去等救護車;
要點⑤: 等待救護車時,聯(lián)系人電話務必保持暢通。
第三步:緊急處理
在救護車抵達前,要注意以下幾點:
1.讓中風患者側臥,避免仰臥時舌頭或嘔吐物堵住呼吸道。切忌搬動中風患者,讓患者就地躺下或扶到最近的床上躺下;
2.解開患者紐扣、領帶、褲袋、胸罩,如有假牙也要摘掉;
3.如果患者清醒,要注意安慰患者,緩解緊張情緒,保持冷靜切勿慌亂;
4.在沒有醫(yī)生明確診斷前,不要隨意給患者喂藥喂水,防止病情加重。
問:人為什么會中風?
中風又稱腦卒中,是一種急性腦血管事件。腦卒中是由于腦部血管突然破裂,或者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,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,分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。
缺血性卒中又稱為腦梗死,發(fā)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,占腦卒中總數(shù)的60%~70%。頸動脈、椎動脈的狹窄或閉塞,可引起缺血性腦卒中;颊吣挲g多在40歲以上,男性多于女性,嚴重者可引起死亡。
調查顯示,中風已成為我國人口的第一位死亡原因,也是成年人致殘的首要原因。在我們國家,平均每12秒就有一人發(fā)生中風,平均每21秒就有一人因為中風而死亡。
中風后,輕癥患者表現(xiàn)為肢體麻木無力、口角歪斜、言語不清,重癥患者可出現(xiàn)昏迷,導致嚴重的殘疾,甚至死亡。不同類型的中風,治療方法不同。腦卒中可防可治,因此預防發(fā)病很重要。
問:中風是不是老年病,年輕人不會得中風吧?
中風確實在老年人群中多發(fā),但年輕人也會發(fā)病,并且該病有年輕化的趨勢!
年輕人中風的危險因素與老年人有所差異,外傷或粗暴的頸部按摩所導致的頸動脈夾層,心臟病變(如卵圓孔未閉、心臟瓣膜病和心內膜病變),自身免疫性疾病(如動脈炎、抗磷脂綜合征)等,均可增加年輕人發(fā)生中風的風險。不良的生活習慣,如熬夜、高能量飲食、不運動、壓力大、大量飲酒等,可導致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冠心病等疾病的發(fā)生概率大大增加。這些疾病都是腦血管病的主要危險因素,因此中風的患病率也隨之增加。
問:聽說總加班會得中風,是真的嗎?
數(shù)據(jù)顯示,年輕人如果每天加班,中風的發(fā)生率會增加10%~33%。前面提到中風的高危因素,那為何加班會增加中風的發(fā)生風險呢?這是因為如果加班成為工作常態(tài),經常久坐又不定期運動,加完班還去喝啤酒、吃燒烤,身體不舒服也不理會,不僅是中風,恐怕好多病都要來找你了!
問:檢查出顱內缺血灶,是不是中風了?
常常有患者拿著影像報告來門診咨詢,他們腦內發(fā)現(xiàn)好多缺血灶,擔心是中風,問吃藥能不能讓缺血灶消失。
隨著頭部影像學檢查在常規(guī)體檢中的普及,無癥狀者在做頭部CT/MRI檢查時也常常發(fā)現(xiàn)一些小血管病的影像表現(xiàn),如缺血灶、白質病變/高信號、腔隙梗死灶等,常被診斷為腦梗死,甚至導致過度治療,加重病人的心理負擔。
實際上,這些腦小血管病影像標志物的出現(xiàn),與年齡增長以及卒中高危因素密切相關,是否需要治療,需要神經內科醫(yī)生結合臨床信息來綜合判斷。我們切勿把腦小血管病影像標志物誤認為是中風。
問:卒中治療有風險,知情同意書不敢簽字怎么“破”?
臨床上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,患者的確是在黃金時間內被送到醫(yī)院了,但是家屬在簽署溶栓、取栓知情同意書的時候,常常開始猶豫。
“哎呀,醫(yī)生,有那么多副作用和危險,好嚇人!”“這個可不可以在門診做,在急診醫(yī)保給不給報銷?”“醫(yī)生不要慌嘛,我要等家里的人都來了才能決定。我先咨詢一下我的醫(yī)生親戚!”
面對這樣的家屬,醫(yī)生常常感到無可奈何,但搶救時間卻被一分一秒地耽擱了。要知道,每過一秒就會有幾萬個神經細胞因缺血而死亡。那可是一條徘徊在殘疾和死亡線上的生命啊!
在此鄭重地告訴大家,這種情況下,趕緊簽字同意,盡快治療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!
問:中風了,到最近的醫(yī)院就診不好嗎?
并非所有的醫(yī)院都能進行溶栓或者取栓的治療。一旦懷疑中風或者出現(xiàn)了中風的癥狀,需立即送往最近的有卒中中心和綠色通道的醫(yī)院。選擇醫(yī)院有兩個標準:一、就近;二、具備卒中搶救資質。
當家人、朋友突然發(fā)生了中風,我們可能會一時不知所措,哪還顧得上搜索醫(yī)院的卒中中心、綠色通道?這種情況下,建議大家撥打“120”來運送患者,或者送到距離最近的大型三甲醫(yī)院,絕大多數(shù)都能得到及時的救治。
不過,對于中風,預防遠遠重于治療。我們要重視中風預防的“五大基石”:合理膳食、適量運動、戒煙限酒、心理平衡、治療慢病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遠離中風。
如何預防腦中風?
中風發(fā)生后,腦細胞死亡及腦組織損傷是無法復原的,因此一般會伴隨各種后遺癥。想要遠離中風,積極預防不能少。
1.戒煙戒酒
吸煙會加重動脈硬化,容易形成血栓;酒精同樣會導致動脈硬化,還會使血管收縮,讓血壓進一步升高。
2.和濃油重醬說再見
低鹽、低糖、低脂肪飲食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不二法寶。均衡營養(yǎng),有利于血壓血糖血脂的控制。
3.堅持動起來
運動可以增加身體的免疫力,增強心肺功能。同時改善血糖血壓血脂的指標,還能分泌令人愉悅的多巴胺。
4.“三高”及時復查
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都是中風的危險因素,必須及時遵醫(yī)囑用藥。
5、應急藥物
腦中風發(fā)病急,在發(fā)病時采取措施可以一定程度上減輕傷害,降低致死率,可以在醫(yī)生的指導下,使用安宮牛黃丸治療中風陽閉證和熱證。
看到這里,相信你對中風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。在“中國腦健康日”來臨之即,希望大家能夠了解并積極預防腦中風,多多關注自己身體的“頭”等大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