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7月25日12時26分,一陣急促的鈴聲響起,鄭州第十六人民醫(yī)院急診科接到120中心指派,稱玉皇溝軌道一驢友在登山過程中,不慎從十幾米的峭壁上失足墜崖,情況危急,正在吃飯的醫(yī)護人員來不及多吃一口飯菜,便迅速放下碗筷,登車出發(fā)。
于12時48分到達三皇寨停車場,此時,消防隊與戶外救援隊也剛好趕到,聯系報警人得知傷者所在的大體位置后,便迅速展開搜救。
玉皇溝道路崎嶇不平,蜿蜒曲折,山間千溝萬壑,怪石嶙峋,一面面刀削似的山崖,挺立眼前,頭頂烈日炎炎,出診人員不斷在石頭上跳行,有的石頭上長滿了青苔,加之近幾日的強降雨,道路異常濕滑,一不小心就會扭到腳。山間信號又時有時無,更加劇了此次搜救任務的難度。院前出診小組努力與報警人保持聯系,通過手機遠程指導報警人“不要隨意挪動傷者,如果有明顯出血的部位,可以先找干凈的毛巾或者布條適度按壓止血。”由于道路兩旁草木叢生,時不時會有樹枝勾住出診人員的衣服,為了能夠盡快到達傷者身邊,護士李鵬索性脫下自己的外衣,只著背心,走在山間的小路上,兩旁的樹枝將他的背部,胳膊劃出了一道道紅痕,他卻絲毫顧不得這些,眼中,心中只有一個信念,那就是—找到傷者,盡快救治。
大約15時20分,終于在一處懸崖下的平地上找到了傷者,男性,五十歲左右,此時傷者面色蒼白,呼吸困難,五官因極度疼痛而扭曲,醫(yī)師劉偉鵬迅速對傷者進行體格檢查,詢問簡單問題,能夠清楚回答,根據多年工作經驗,劉大夫初步判斷傷者存在:肋骨骨折;顏面部多處損傷,簡單對傷者進行包扎及胸部固定后,與消防人員及戶外救援隊協商后,利用專用的移動式擔架,一路上采用繩索升降,偏移,釋放,帶擔架等方法,小心翼翼地將傷者抬至山下,最大程度得保護傷者,避免受到二次損傷。經過大約4個小時的時間,終于安全把傷者轉移到山下。
眾人合力將傷者抬上救護車后,護士李鵬立即給予吸氧、心電監(jiān)護、建立靜脈通路、保暖,醫(yī)師劉偉鵬再次詳細檢查傷者生命體征,意識,暫時平穩(wěn),于19時20分到達急診科,早已等候多時的值班人員,立即開啟綠色通道,以最短的時間,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各項評估和輔助檢查。由于傷者家住鄭州,要求回去進行治療,值班醫(yī)生進行詳細的評估后確認可以將傷者轉運回鄭州。值此經過六個多小時的生死救援,鄭州第十六人民醫(yī)院急診科的醫(yī)護人員不顧自身安全,忍受著饑餓,勞累和疼痛,圓滿完成了此次傷者的救治任務。